虎年春节将至,家住苏州姑苏区彩香二村南社区的“蛋雕达人”孙惠仁雕刻了两个“福虎”作品,迎接即将到来的新春佳节。一只小老虎张着嘴大笑,憨态可掬,底下配着数字“2022”,寓意着新的一年笑口常开。另一只小老虎挺直身子,竖起尾巴,寓意着吉祥如意、虎虎生威。“两只不同形态的‘福虎’祝愿大家新的一年意气风发,虎年更有拼搏的劲头!”孙惠仁开心地说。
在孙惠仁的家中,摆放着许多个精致的蛋雕作品。孙惠仁热情地向记者介绍他的蛋雕作品:“‘一帆风顺’(小船)、‘年年有余’(金鱼)、宝莲灯、花篮等,除了这些创意类蛋雕,还有很多带有苏州本土气息的作品,如黄包车、园林凉亭等。”精巧的镂空设计,让人赞不绝口。
记者看到,山水、花鸟、书法等题材体现在小小的蛋壳上,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蛋壳上表现的淋漓尽致。若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奇思妙想的设计和栩栩如生的图案都是在一个个皮薄如纸的蛋壳上雕刻出来的。这些作品被摆在玻璃橱窗中,在阳光的照射下,更加光彩夺目。
虎年春节即将到来,75岁的孙惠仁打算雕刻两个小老虎,成双成对,迎接即将到来的虎年。于是,他上网查找图片,由于可以构图的面积很小,老虎的毛发和颜色在蛋壳上不好体现,很多图片都无法作为参考。孙惠仁另辟蹊径,想到了过年时用到的窗花纸,笔画较为清晰,但又不像简笔画稚气呆板,还多了一层吉祥如意的好兆头。孙惠仁凭借一支铅笔、一把刻刀,在仅有0.2毫米厚的蛋壳上雕刻了两只小老虎。一只小老虎龇着虎牙,喜迎新年,另一只则挺直身子,威风凛凛,寓意虎年虎虎生威。孙惠仁小心翼翼地将两只“福虎”从玻璃展柜中拿出来展示,成就感满满。
这门“脆弱的艺术”需要很小心,用力过大就会前功尽弃
蛋雕作为我国传统民间工艺之一,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蛋雕被称为“最脆弱的艺术”,因为鸡蛋壳的厚度一般在0.2毫米到0.3毫米之间,特别容易碎,在雕刻的过程中,始终要保持心静、手稳、下刀准,特别是在作品的收尾处,一不小心用力过大就会前功尽弃。而难度大、表现力强,恰恰又是蛋雕的魅力所在,融合了绘画与雕刻技艺,以浮雕、阴雕、阳雕、透雕、镂空等雕刻手法表现,展现了非同一般的艺术价值。
一个蛋雕作品的诞生,需要经过选蛋、钻蛋、取液清洗、起稿画图、刻画线条、雕琢修图、浸泡晾干等繁琐复杂的程序。孙惠仁介绍,蛋雕的制作非常讲究。首先要挑选一枚外形、颜色合适的鸡蛋,洗干净后在蛋的底部用铅笔勾勒出一个小圆圈,再用刻刀将圆圈内的蛋壳一点点挖掉。最关键的是要把针筒插入圈中,把鸡蛋里的蛋清和蛋黄全部抽出,再灌水,把蛋壳内清洗干净,等蛋壳阴干后在蛋壳表面进行描画、创作。孙惠仁说:“这些步骤完成后还要修图,把蛋壳外面的脏东西清理干净,然后在兑有清洗剂的水中浸泡半小时,把鸡蛋里面那层的薄膜溶化掉,最后再用清水冲干净,晾干,一个蛋雕作品才算完成。”
“鸡蛋壳太薄,必须要‘刀下留情’。在雕刻过程中,用力稍微重一点,蛋壳就容易坏。双手必须要配合起来,特别是最后的环节,稍微一用劲就会前功尽弃。”孙惠仁告诉记者,雕刻时必须要非常专注,心静是最重要的,有一点杂念就做不好。“如果是刻一个字,要一天的时间,如果是镂空的话,起码两天到两天半时间。”孙惠仁介绍,雕刻蛋壳使用的工具比较简单,只有铅笔、橡皮、刻刀,但正是这些简单的工具成就了这门“脆弱的艺术”。
孙惠仁正式接触蛋雕艺术只有将近一年的时间,退休前他是南门汽修站的员工,每天做的基本都是手工活,天天和工具打交道,退休后又钻研起了木雕,家里陈列着很多木雕作品。木雕做了五六年之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电视上看到一串雕刻在鹅蛋上的葡萄,觉得很有意思,老伴刘阿姨看到后便刺激他说:“光看有啥意思,你也去学学啊。”
于是,孙惠仁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来了鸡蛋,结合以往的经验,潜心研究,竟然一次就成功了。“作品出来后,我很有成就感,越雕越有劲!”孙惠仁激动地说。经过第一次的尝试后,在网上看到好的图片,脑子里先想好轮廓,再照着图片画出来。
孙惠仁喜欢去逛苏州园林,观察园林里的各种雕刻艺术。“看到有灵感的、让人兴奋的雕刻作品,我都会用手机拍下来!”孙惠仁特意强调说,“一定要把作品完完整整地拍下来,这样才方便学习!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就会再去实地考察、记录,做到精益求精。”
“我希望将蛋雕艺术更好地传承下去。”孙惠仁说着又埋头开始了他的创作——在蛋壳上雕刻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实习生 胡思思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毕荣